行業知識

ITCC係統檢修維護知識規程匯總

2022-03-31 09:13:39 乐鱼官网

ITCC係統檢修維護知識規程匯總


一、係統的維護

係統經試車完成後即轉入正常生產運行。


(一)維護工作可以概括以下幾點:


係統運行狀況檢查,係統環境狀況檢查,參數及組態的修改,故障和設備缺陷的處理,填寫有關記錄,備件及維修工具,儀器的保管,係統設備及工作間衛生。


(二)維護班組可以建立以下幾種記錄:


交接班記錄,係統運行狀態記錄,定期維護和檢修記錄,軟件維修記錄,安全記錄,事故隱患、事故及違章操作記錄,故障及設備缺陷記錄,備品備件管理記錄,外來人員登記記錄。


二、係統日常維護

巡檢周期每天一次,並填寫巡檢狀態表格。


(一)日常維護工作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:


1:係統運行狀況檢查;


2:係統環境狀況檢查;


3:參數及組態的修改;


4:故障和設備缺陷的處理;


5:填寫有關記錄;


6:備件及維修工具、儀器的保管;


7:係統設備及工作間衛生。


(二)係統控製櫃


1:控製櫃的環境溫度和濕度;


2:濾網清潔及完好程度;


3:櫃內溫度應符合廠家要求,帶有冷卻風扇的控製櫃,風扇應正常工作,對運行中有異常的風扇,應立即更換或采取必要的措施;


4:電源及所有模件工作狀態;


5:事件順序記錄(SOE)應工作正常,打印紙充足,時鍾與分散控製係統站同步。


(三)控製室、工程師站及其設備


1:向機組運行人員了解設備運行狀況;


2:打印機工作應正常,打印紙充足;


3:操作按鈕、指示燈泡、報警光字牌、顯示儀表工作正常;


4:操作員站、工程師站人機接口設備、模件、電源、風扇工作正常,濾網清潔;


5:利用操作員站或工程師站,檢查模件工作狀態。2.2.3.6對控製器,電源,HUB,卡件,光纖收發器,操作站,UPS根據指示燈及工作狀態作出正確的判斷,確認係統是否正常,填寫狀態表格。


三、硬件周期檢查維護

(一)檢查供電及接地係統使其符合標準;


(二)有防鼠害危害的措施;


(三)保證電纜接頭、端子、轉接的插件不被碰撞,接觸良好;


(四)各種過濾網必須定期更換或清洗;


(五)周期地做好各設備的清潔工作;


(六)係統的電池要按期更換;


(七)保證備件的正確存放及條件,備件應存放在防靜電的塑料袋中;


(八)建立硬件設備維護檔案。應每半年對本專業保存的各種少量常用備件進行檢查,檢查內容如下:


1:表麵清潔、印刷板插件無油漬,輕微敲擊後無異常;


2:軟件裝卸試驗正常;


3:通信口、操作站工作正常;


4:各種模擬量、開關量輸入、輸出通道工作正常;


5:裝入測試軟件,正常工作不少於48h以上;


6:冗餘模件的切換試驗;


檢查後應填寫檢查記錄,並貼上合格標誌。


(九)使用前檢查


模件投入運行前必須進行下列檢查:


1:功能檢查:各通信口、I/O功能、控製算法等;


2:狀態檢查:在工程師站上對模件狀態進行檢查;


3:組態檢查:在模件內裝入組態,檢查是否正確。


四、軟件的維護管理

(一)鍵鎖開關的鑰匙要有專人保管,密碼要注意保密。


(二)嚴格按照操作權限執行操作。


(三)係統盤、數據庫和用戶盤必須有備份,要有清晰的標記,應放在金屬櫃中妥善保管。備份至少保證兩套,異地存入。應用軟件如果有大的變更,必須及時備份。同時要建立係統應用軟件備份清單。


(四)係統軟件及重要用戶軟件的修改要經過主管部門的批準後方可進行。


(五)用戶軟件在線修改,必須有安全防護措施,有監護人員,要做好記錄,軟件變更要入檔,並通知操作和維護人員。


(六)操作係統裝在硬盤上時,應每年拷貝一次;詳細記錄編號和版本號。


(七)組態軟件在檢修前後必須完整地拷貝一次,檢修後進行核對,並拷貝。


軟件保存宜采用光盤作備份,保存周期不宜小於5年。


五、維護班組記錄

維護班組應至少建立以下幾種記錄:


(一)交接班記錄;


(二)係統運行狀態記錄;


(三)定期維護和檢修記錄;


(四)軟件維修記錄;


(五)安全記錄;


(六)事故隱患、事故及違章操作記錄;


(七)故障及設備缺陷記錄;


(八)備品備件管理記錄。:


六、常見問題及分析

係統運行時如發現異常或故障,維護人員應及時做好故障處理方案,詳細告知工藝人員處理故障時可能出現的情況,讓工藝人員密切監視,做好防範措施,處理故障時必須兩人以上,對故障現象、原因、處理方法及結果應做好記錄。處理聯鎖信號需先摘除聯鎖,處理完後需觀察一段時間再投入聯鎖。


(一)故障處理的一般程序


1:觀察及診斷故障現象


(1)聽取工藝人員的反映。


(2)觀察故障的現象,觀察畫麵、檢查LED狀態、聽、看設備的運行狀態。


(3)調出設備自診斷結果必要時可對操作站和外部設備進行離線診斷。


2:分析故障原因


根據故障現象、自診斷結果及LED指示,分析判斷故障原因,找出故障點。


3:故障處理


根據判斷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,檢查現場及控製櫃內信號接線、電纜、轉接熱處理插頭,必要時更換設備、卡件或軟件重裝。


處理故障時要注意人身和設備安全,並注意采取防靜電措施。


4:處理結果觀察


故障排除後,密切監視係統的運行狀況,包括指示燈、顯示狀態,確認係統工作正常後,通知工藝人員恢複正常操作,同時觀察一段時間,填寫故障處理記錄。


(二)現場常見故障


現場常見問題有三方麵:


a、從現場來的信號本身有問題;


b、DCS硬件故障;


c、軟件組態與硬件相互協調有誤引起衝突。根據問題現象,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
1:現場信號的問題:現場信號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:


(1)測量元件壞;


(2)變送器故障;


(3)連線問題:傳輸過程中接地及傳輸過程中受幹擾影響耦合出超出DCS係統可以接受的幹擾等;


(4)現場環境惡劣導致接插件接觸不良等。


總之,從信號測量、發送,到DCS接線端子,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錯,所造成的結果都表現為數據顯示有誤。


2:DCS硬件故障


硬件故障常常表現為以下幾方麵:


(1)硬件跳線與實際信號要求的類型不一致或硬件跳線錯誤;


(2)I/O模塊與總線底座插接不嚴密;


(3)機櫃內電源模塊輸出有誤;


(4)硬件本身壞。


以上幾方麵問題的結果表現為:加電後硬件板級故障(指示燈顯示狀態不對);設備不工作;或係統工作但顯示的對應測點值不正確、係統的輸出不能驅動現場設備等。


3:軟件組態與硬件協調有誤出現的問題


軟件組態與硬件協調時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麵:


(1)模塊地址定義與模塊站地址不一致;


(2)數據庫點組態與對應通道連接的現場信號不匹配;


(3)數據庫點量程、放大倍數等相關參數定義有誤等;


(4)由於網絡接頭接觸不良導致通訊錯誤。


(三)供電與接地係統常見故障:連線接頭問題


1:連接頭沒有采用壓焊或焊接不好造成虛焊;


2:熱循環使接頭鬆動;


3:螺栓連接點因震動引起鬆動;


4:連接點因腐蝕而接觸不良。


(四)電源問題


電源問題分為電源連線問題和電源質量問題。


1:電源連線問題


包括:沒有連線(火、地、零幾項中,其中一項沒接);錯誤連線(火線與零線反接,地線與零線反接,地線與零線多點短接)。


2:電源質量問題


包括:設備連線質量(各連接頭鬆動);技術指標(電壓、頻率等)超過規定要求。


3:線質量問題


包括:電源線阻抗增大和絕緣層不好。


4:地極問題


包括:地極電阻增大,地極同地網斷開。


5:環境問題


包括:電源線特別是地線不合理,同產生強磁場幹擾的電線和設備相隔太近。


(五)係統緊急處理措施


當全部操作員站出現故障時(所有上位機數據不能刷新時),應立即通知儀表維護人員及有關管理人員到達現場,儀表維護人員迅速做出判斷,查看控製器狀態是否正常,網絡通訊是否正常,如控製器狀態不正常,則采取關閉主控製器把輔控製器切換為主控製器,如控製器狀態正常,檢查通訊,通過分別插拔A網或B網,如不能立即恢複正常狀態,則現場采取停機、停爐的處理措施。


(六)係統各功能故障緊急處理措施


當部分操作員站故障時,其他操作員站可正常監視和操作時,應由可用操作員站繼續維持係統穩定運行,但此時應工藝人員應密切注意現場工況運行情況,同時立即聯係儀表維護人員處理。


單個I/O模件故障時,運行人員應聯係儀表維護人員及時處理,進行在線更換I/O模件。如I/O卡帶有調節點則需切換為手動模式,更換完I/O模件後,觀察一段時間,正常後方可切換為自動方式。


七、小修項目及周期

維護人員小修隨係統小修進行,其小修項目應包括以下內容:


(一)清理盤櫃防塵濾網;


(二)檢查各種冷卻風扇;


(三)電源及模件工作狀態檢查;


(四)硬件設備功能試驗;


(五)消除運行中無法處理的缺陷;


(六)部分就地設備檢修;


(七)機組主保護及聯鎖試驗;


(八)部分I/O模件校驗;


(九)分散控製係統設備檢修。


八、停電原則

控製係統應連續供電運行,局部檢修宜停止相應控製係統設備的電源。


(一)停電前的工作


1:軟件備份;


2:對組態文件進行比較,發現問題做好記錄,以便核實;


3:檢查電源及模件的狀態;


4:檢查風扇運行狀況。


(二)電源檢修


1:電源檢修應在停電後進行;


2:電源檢修前,對電源的開關設置及接線做好記錄;


3:對電源進行通電試驗,調試各種參數,使其符合廠家要求。


(三)冷卻風扇檢修


1:冷卻風扇是分散控製係統中的易損部件,應定期更換;


2:風扇更換前應保證所換風扇的電壓、功率、轉速與原風扇一致;


3:風扇的電源接線必須牢固可靠;


4:必須保證風扇轉動方向正確;


5:風扇更換後,應做好記錄,以便確定風扇的更換周期。


(四)模件的吹掃


1:模件清掃工作必須在停電後進行;


2:模件清掃前應將模件的位置做好標記,記錄下各種設置開關、跨接器的位置,以便吹掃後進行核對;


3:工作人員在清掃模件時必須帶上防靜電接地環,並盡可能不觸及電路部分。


(五)建議的吹掃工具:


1:帶濾網的減壓閥一個;


2:防靜電空氣槍一個;


3:防靜電接地環若幹;


4:防靜電板一個;


5:大功率吸塵器(不少於3kW)一個。


(六)吹掃方法:


1:儀表空氣接入減壓閥入口;


2:防靜電空氣槍接至減壓閥出口,並將減壓閥輸出壓力調到0.5MPa;


3:防靜電板接地;


4:工作人員帶上防靜電接地環;


5:開啟吸塵器;


6:模件放在防靜電板上用空氣槍吹掃模件。


(七) 控製櫃清掃


1:控製櫃清掃必須在停電後進行;


2:清掃前應將模件拔出;


3:清理防塵濾網和機櫃;


4:清理模件槽位及插座;


5:吹掃時,用吸塵器吸塵;


6:吹掃後要對櫃內的接線進行檢查。


(八)模件回裝


1:模件回裝時,工作人員必須帶防靜電接地環;


2:回裝前應仔細核對模件編號、設置開關;


3:插入模件時應注意導槽位置,防止損壞模件;


4:回裝後,保證插接到位,連接可靠。


(九)操作員站的檢修


1:停電前將應用軟件備份;


2:停電後清理模件及機箱;


3:檢查冷卻風扇,必要時更換;


4:送電後檢查電源電壓應符合製造廠家規定的要求;


5:模件回裝後對操作站進行診斷、測試;


6:檢查人機接口設備如:鍵盤、鼠標等。


(十)控製係統送電後的檢查


1:檢查模件電源電壓和查詢電壓,應符合生產廠家的要求,否則應進行調整或更換;


2:電源帶負荷後,應對電源溫升情況進行檢查;


3:冗餘模件、冗餘電源、冗餘通信網絡等切換試驗;


4:檢查模件各狀態指示燈;


5:檢查模件組態;


6:模件校驗;


7:檢查控製站,操作員接口設備。


九、大修 

控製係統大修隨工廠設備大修進行。


(一)大修準備


1:要根據係統運行的情況,存在的問題,提前製定檢修方案,製定切實可行檢修工作的時間表;


2:機組檢修前應通過操作員站、工程師站對下列設備狀態進行檢查、分析和判斷,以製定和補充檢修項目:


(1)係統模件、電源、風扇、I/O通道、通信網絡、操作員站和工程師站等;


(2)測量元件、變送器、執行機構和各種盤櫃;


(3)模擬量控製的主要趨勢記錄和整定參數;


(4)汽輪機振動、差脹、偏心,鍋爐金屬壁溫汽輪機壁溫和發電機線圈及鐵芯溫度等;


(5)核實退出的保護及其定值;


(6)有針對性的對存在缺陷的係統或設備進行試驗,如輔機故障減負荷功能模擬量控製係統擾動試驗或重要保護試驗。


3:準備好使用的工器具、測試儀器、材料和備件。:4:進行係統軟件備份。


(二)大修的內容


1:對控製設備進行全麵檢查,做好記錄;


2:拷貝所有模件的組態;


3:檢查接地係統;


4:電源性能測試;


5:線路絕緣測試;


6:打印機、報警窗、人機接口設備等檢修;


7:消除運行中無法處理的缺陷;


8:硬件設備功能試驗;


9:組態軟件裝載及檢查;


10:測量模件校驗;


11:徹底的衛生清掃工作


(1)對機房徹底的清潔工作;


(2)檢查卡件、接線板、接線端子、電纜有無損傷、標記是否完整清晰、缺少,應及時補齊標記;


(3)拆下將要清掃的檢修部件的接線,小心地按次序撥出卡件;


(4)用防靜電的真空吸塵器吸出操作站內、機櫃內各設備上(機架、卡件箱、CRT、風扇組件,接線端子)的灰塵,更換空氣過濾網。做到各模件應無灰塵、無汙跡;


(5)清除卡件上的灰塵,及不掉的汙物用中性消洗清洗,清洗後的卡件要依次整齊地放置在幹燥通風處;


(6)每年要進行必要的端子除鏽工作;


(7)清理並緊固所有端子排、電源線和接地線,各線不應有鬆動,各接地線對地電阻不能大於0.4歐。


12:模件回裝


所有卡件、部件吹掃檢修後,檢查微動開關設定,跨接線連接情況是否有錯,核定無誤後再按次序將拆下的卡件部件回裝到原來的位置,連好接線,接好電纜,擰緊固定螺釘。


(1)模件回裝時,工作人員必須帶防靜電接地環;


(2)回裝前應仔細核對模件編號、設置開關;


(3)插入模件時應注意導槽位置,防止損壞模件;


(4)回裝後,保證插接到位,連接可靠。


13:卡件板上的電池,下次大修以前超過有效期的,本次大修要調換。


14:UPS上的電池,到期限的要及時更換


15:通電調試及診斷


(1)檢查卡件插入位置、方向及數量是否正確,電纜接頭、接地線連接是否牢固;


(2)檢查供電係統是否符合要求;


(3)按序對全部設備進行通電,測試電壓是否正常;


(4)進行所有設備的自診斷;


(5)係統軟件的恢複;


(6)檢查係統各顯示畫麵是否正常;


(7)對冗餘部分的動作檢查,包括自動備用、手動備用、切換、備用允許、禁止的動作的檢查;


(8)對輸入、輸出模件的A/D,D/A轉換精度進行檢查和必要的調整。對參與控製和聯鎖的卡件,要逐點進行精度測試。對指示用的卡件,每卡件按測量點數15%--20%的比例進行抽檢。對發現有問題的卡件,應適當擴大抽檢的比例。


16:根據生產需要要做必要的軟件修改,組態變更。


17:在所有硬件功能檢查測試結束後,進行係統聯校,做好聯校記錄。


18:對聯鎖係統逐回路進行試驗,確保動作無誤,並得到相關人員的確認。


19:係統軟件、用戶軟件備份。


20:做好檢修資料的整理、歸檔。


(三)外圍工程


要提醒相關專業部門做好以下工作:


1:UPS的性能測試。


    每年大修及係統運行一段時間,需要對UPS進行活化。大修時停市電,記錄好每套UPS帶負載狀態下可使用時間。


2:消防、氣防設施檢查


控製室及配電室要有消防器具。


3:每個控製室應配套空調設備,大修時及冬季來臨時要做好護理措施



TAG: ITCC係統